2020年伊始,一场前所未有的战“疫”降临,国家面临一场“大考”,思政教师也面临一场“小考”,在特殊时期以何种形式上课?如何通过远程教育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心入脑?思政课教师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在热血战“疫”中讲好中国故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下称“概论”)课的灵魂就是实事求是,“概论”课的理论只有与当下实践同频共振,才会变得生动鲜活。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战疫情是年初学生最关注的时事,也是帮助学生们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四个自信”最有力的教学实例。为此,“概论”教研室反复研讨、集体备课,将展现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特色的大国战“疫”素材融入“概论”每一课,以热血战“疫”故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做注解,形成了为特殊时期量身打造的特别专题(第一阶段完成专题一至专题四)。此外,还整合教材内容,设置9-16周的四个教学专题,与第一阶段的教学形成逻辑自洽,既完成本课程的教学任务,又凸显了适应性教学的特色。
专题一以贴近学生的广外艺人抗疫故事为案例,让学生们了解疫情、明确防疫抗疫责任,从有泪点又有爆点的抗疫故事中坚定文化自信;专题二帮助学生从对战疫中凸显的党的领导能力、国家的制度优势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坚定制度自信;专题三“从一只蝙蝠说起”,引导学生探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让学生了解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事项,坚定道路自信;专题四带学生开拓视野,从全球抗疫实践中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坚定理论自信。
以往,老师们说的案例离得很远,而如今说的每个案例近在眼前,学生们从模糊相信变为了坚信。“真的,在这场战疫里,估计所有的中国人都会为自己是炎黄子孙而感到骄傲自豪!龙魂定会深深地烙印在我们内心的深处!”学生们如是说。
在改革创新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新冠病毒推动原有的线下课堂、“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课堂变革为纯线上远程课堂,对于所有老师而言,纯远程课堂都是首次,“概论”教研室教师展开了积极探索,确定重点内容、筛选课程章节、完善教材等问题在老师们集体努力下,一一迎刃而解。在学校“目标指引、任务驱动、自我评估、集中考核”的总体教学原则,与“以学生为中心、让学习发生”的理念的指导下,概论课形成了“直播授课+课堂互动讨论+课后答疑”的基本在线授课模式。教师们在该基本模式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改革创新局面:陈英主任采用已研究多年的翻转课堂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刘建涛教授讲解理论深入浅出,让学生爱上思考;杨永华、李彬、郑玄弘和杨卫华老师运用钉钉直播,结合部门工作实际,生动有趣地让理论具象化及激发学生的情感认同;管小青老师运用华为会议,录制了独具特色的理论知识结构思维导图绘制课,使教与学超越时空,有种隔空的亲近感;郑晓绵博士讲授理论循循善诱、逻辑缜密,紧扣时事;周丽莎老师采用问题驱动法教学,导学课堂上学生参与积极。教师们多次举行教研活动,集体备课,分享直播讲授经验,各教学方法在碰撞中深入融合逐渐完善,教学改革就是在一次次尝试中落地开花。
在教学改革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经过四个多月的探索,概论教研室的思政教学坚持问题链导学原则,凸显了“信息化、个性化和作品化”的三大特色,通过“线连线”的方式,调动学生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增强学生收获感,打造一个体现工匠精神、职业素养,与专业深度结合的思政课堂。不同教师教授不同的专业,所采取的方式方法均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学生们在问题链的启发下,积极完成项目实践任务,积极将“概论”课所学应用到专业实践中,创造了包括绘画、演讲、舞蹈、H5、游戏、动图、动画、3D动漫等多种形式的优秀作品,强化了科学理论的入脑入心入行。
危机也是转机,疫情给思政教师带来了一场“小考”,但是疫情使学生成为了中国彰显领导优势、制度优势、文化优势等的亲历者、见证者,借此机会推动教学改革、讲好这现有的故事,必能帮助学生汲取强大精神力量,勇担使命、主动作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文/图:周丽莎、管小青